恭喜宁合科技服务(南京)有限公司胡金祥获国家专利权
买专利卖专利找龙图腾,真高效! 查专利查商标用IPTOP,全免费!专利年费监控用IP管家,真方便!
龙图腾网恭喜宁合科技服务(南京)有限公司申请的专利高通道多层立体车库及其泊车方法获国家发明授权专利权,本发明授权专利权由国家知识产权局授予,授权公告号为:CN109629882B 。
龙图腾网通过国家知识产权局官网在2025-04-15发布的发明授权授权公告中获悉:该发明授权的专利申请号/专利号为:201811633756.4,技术领域涉及:E04H6/18;该发明授权高通道多层立体车库及其泊车方法是由胡金祥;梁正奎;代忠法设计研发完成,并于2018-12-29向国家知识产权局提交的专利申请。
本高通道多层立体车库及其泊车方法在说明书摘要公布了: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通道多层立体车库,包括固定框架、地面层载车机构、上层载车机构,固定框架固定安装在道路两旁,固定框架内部空间分为位于道路上方的车辆通行区和位于地面泊车位上方的泊车区,固定框架的车辆通行区内设有可通行包括消防车辆在内的大型车辆通行空间,固定框架的泊车区地面上设有地面层载车机构,固定框架的泊车区上部设有上层载车机构,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结构布局简单合理美观,成本低,安装拆卸难度低,安全稳定性高,土地利用率高,大幅度增加同等占地面积时的泊车位数量,高通道设计满足特殊地段对通道高度的要求,存取车速度快,结构灵活多变,实现因地制宜密集泊车的目的,车位产权明晰。
本发明授权高通道多层立体车库及其泊车方法在权利要求书中公布了:1.一种高通道多层立体车库,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框架、地面层载车机构、上层载车机构,所述固定框架固定安装在道路两旁,所述固定框架内部空间分为位于道路上方的车辆通行区和位于地面泊车位上方的泊车区,所述固定框架的车辆通行区内设有可通行包括消防车辆在内的大型车辆通行空间,所述固定框架的泊车区地面上设有地面层载车机构,所述固定框架的泊车区上部设有上层载车机构;所述固定框架包括立柱、纵梁、第一横梁、第二横梁、第三横梁、搁车架、第一轨道、第二轨道,若干根立柱沿行车方向分三列垂直固定在固定框架内,每列立柱至少有两根立柱,位于车辆通行区一侧的立柱列为第一立柱列,位于车辆通行区与泊车区交界处的立柱列为第二立柱列,位于泊车区一侧的立柱列为第三立柱列,所述固定框架纵向设有两根纵梁,两根纵梁分别固定在第一立柱列与第三立柱列顶部,所述固定框架横向设有两根第一横梁,两根第一横梁分别固定在三列立柱列首尾两端的立柱顶部,所述第一横梁与纵梁首尾连接成矩形位于固定框架顶部,两根第一横梁向固定框架内一侧设有若干组与第一横梁平行的第二横梁,每组第二横梁含有两根第二横梁,各组第二横梁的两根第二横梁对称分布在固定框架顶部前后两侧,每根第二横梁上均设有第一轨道,所述固定框架的泊车区内至少设有一组与第一横梁平行的第三横梁,每组第三横梁含有两根第三横梁,每根第三横梁上均设有第二轨道,所述固定框架的泊车区内还设有若干个与第一横梁平行的搁车架,所述搁车架的四个角分别固定在第二立柱列首尾两端的立柱与第三立柱列首尾两端的立柱上;所述地面层载车机构包括地面层载车板、地面层载车板横移驱动机构、地面层载车板横移轨道,两条地面层载车板横移轨道横向铺设在地面泊车位上,所述地面层载车板横移轨道上设有地面层载车板,所述地面层载车板横移驱动机构安装在地面层载车板底部及左右两侧,所述地面层载车板横移驱动机构驱动地面层载车板左右水平横移;所述上层载车机构包括内层移动框架、外层移动框架、上层载车板、上层载车板升降驱动机构、移动框架横移驱动机构,所述固定框架的泊车区顶部设有内层移动框架,所述内层移动框架下方设有上层载车板,所述内层移动框架上设有上层载车板升降驱动机构,所述上层载车板通过上层载车板升降驱动机构与内层移动框架连接,所述内层移动框架上还设有移动框架横移驱动机构,所述移动框架横移驱动机构驱动内层移动框架沿固定框架左右水平横移,所述固定框架的泊车区内至少设有一个外层移动框架,所述外层移动框架尺寸规格大于内层移动框架和上层载车板,外侧的外层移动框架尺寸规格大于内侧的外层移动框架,各层移动框架之间互不连接,每个外层移动框架下方均设有上层载车板,每个外层移动框架下部均设有上层载车板升降驱动机构,所述上层载车板通过上层载车板升降驱动机构与外层移动框架连接,所述上层载车板升降驱动机构驱动上层载车板升降,所述外层移动框架下部还设有移动框架横移驱动机构,所述移动框架横移驱动机构驱动外层移动框架沿固定框架左右水平横移。
如需购买、转让、实施、许可或投资类似专利技术,可联系本专利的申请人或专利权人宁合科技服务(南京)有限公司,其通讯地址为:211500 江苏省南京市六合区雄州街道王桥路59号;或者联系龙图腾网官方客服,联系龙图腾网可拨打电话0551-65771310或微信搜索“龙图腾网”。
1、本报告根据公开、合法渠道获得相关数据和信息,力求客观、公正,但并不保证数据的最终完整性和准确性。
2、报告中的分析和结论仅反映本公司于发布本报告当日的职业理解,仅供参考使用,不能作为本公司承担任何法律责任的依据或者凭证。